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可能由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炎症、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溶血性贫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充铁剂、调整饮食、治疗原发病等方式改善。
缺铁性贫血是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的常见原因,可能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慢性失血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治疗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长期月经过多或消化道出血患者需排查原发病。
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常见于长期素食者或胃肠吸收不良人群,可能伴随舌炎、四肢麻木等症状。治疗需口服叶酸片或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配合摄入绿叶蔬菜、蛋奶等食物。自身免疫性胃炎引起的恶性贫血需终身补充维生素B12。
类风湿关节炎、结核病等慢性炎症性疾病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慢性病性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浓度轻度下降伴血清铁降低。需控制原发炎症,如使用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控制后血红蛋白多可自行恢复,严重时可短期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会直接损害造血干细胞,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可能伴随感染、出血倾向。需通过骨髓穿刺确诊,治疗包括环孢素软胶囊免疫抑制治疗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接触苯类化学物质或放射线是常见诱因。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等疾病加速红细胞破坏,表现为血红蛋白下降伴黄疸、脾肿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需避免食用蚕豆。自身免疫性溶血可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严重时需行脾切除术。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瘦肉、动物血制品、深色蔬菜等富含铁和叶酸的食物摄入,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长期血红蛋白低于90g/L或伴随心悸、气促等症状时应及时血液科就诊,完善铁代谢、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病因。备孕女性及青少年生长发育期应定期检测血常规,预防营养性贫血发生。
2011-10-16
2011-10-16
2011-10-15
2011-10-15
2011-10-15
2011-10-15
2011-10-15
2011-10-14
2011-10-14
20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