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体检 > 热门话题 > 入职体检 > 正文

卵巢癌对女性危害有多大 医生建议女性这样做

发布时间: 2021-11-16 17:2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卵巢癌常被称为妇科“第一凶癌”。每年的5月8日,世界多地都会组织宣传活动来提高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专家提示,卵巢癌虽然尚不能治愈,但如果定期做检查,一旦患病就有可能提前发现,便于及早接受治疗。

卵巢癌对女性危害有多大 医生建议女性这样做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吴令英介绍,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在女性任何年龄段发生,但多见于更年期和绝经期的女性。由于发病部位隐匿在盆腔,而且缺乏早期特异性症状和有效的筛查手段,七成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已是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40%。

卵巢癌对女性危害有多大 医生建议女性这样做

如何防范这个女性健康“沉默杀手”的“攻击”?吴令英说,虽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表明遗传性相关BRCA基因突变、环境因素、高龄未孕等与部分卵巢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在保持生活规律、饮食均衡的基础上,女性尤其需要提高防癌意识,注意定期检查,卵巢癌高危人群则需尽早评估患癌风险。

吴令英提示,女性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腹胀、食欲不振、短期内体重增加消瘦等现象,应及时就医排除卵巢癌等肿瘤的可能性。定期做妇科检查、盆腹腔B超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发现肿瘤、及时治疗。如果产生症状或者医生检查后发现有异样,可以进一步做CT或MR等影像检查。

卵巢癌高危人群,即有直系亲属罹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女性,可通过BRCA基因检测评估发生遗传性卵巢癌、乳腺癌的风险,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卵巢癌对女性有哪些危害
卵巢癌对女性有哪些危害
女性患卵巢癌可能导致不育、流产、早产、分娩异常,肿瘤生长导致身体日渐消瘦、贫血,全身脏器功能衰竭,晚期癌细胞可发生转移,治疗难度较大。一、影响怀孕、分娩卵巢癌治疗时需切除病灶,卵巢是排卵部位,手术切除意味着女性失去生育能力。孕期女性患卵巢癌,随肿瘤增大,可对子宫造成压迫,导致胎位...[详细]
发布于 2021-07-22

最新推荐

入职体检检查哪几项
入职体检检查哪几项
入职体检通常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胸部X光、心电图、腹部B超等项目,具体检查内容可能因用人单位要求或行业差异略有调整。1、血常规血常规检查主要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详细]
2025-10-05 17:00
男性性功能障碍吃什么药
男性性功能障碍吃什么药
男性性功能障碍可遵医嘱使用他达拉非片、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盐酸伐地那非片、十一酸睾酮软胶囊、复方玄驹胶囊等药物。男性性功能障碍可能与血管异常、激素水平异常、心理因素、神经损伤、慢...[详细]
2025-10-05 16:35
白带清洁度lll严重吗
白带清洁度lll严重吗
白带清洁度Ⅲ属于异常情况,可能提示存在阴道炎症或感染,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白带清洁度是妇科检查中评估阴道微环境的重要指标,通常分为Ⅰ-Ⅳ度,Ⅲ度表明阴道菌群失衡或存在病原体侵袭。...[详细]
2025-10-05 15:45
50多岁女性体检要检查什么
50多岁女性体检要检查什么
50多岁女性体检建议重点筛查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乳腺超声、宫颈癌筛查、骨密度检测、血脂血糖检测、胃肠镜等项目。1、妇科检查绝经期女性需定期进...[详细]
2025-10-05 15:20
ab和ab型血是什么血型
AB型和AB型血属于ABO血型系统中的AB血型。AB血型是红细胞表面同时存在A抗原和B抗原的血型,血清中不含抗A或抗B抗体。AB血型在ABO血型系统中属于较为稀少的血型,约占全球人口的5%左右。这种血型的形成由基因决定,当个...[详细]
2025-10-05 14:55
城阳入职体检去哪里
城阳入职体检去哪里
城阳入职体检可前往城阳区人民医院、城阳区中医院、城阳区妇幼保健院等公立医疗机构,或选择具备资质的民营体检中心如美年大健康、慈铭体检等。入职体检项目通常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详细]
2025-10-05 14:31
男性性功能障碍怎么治疗
男性性功能障碍怎么治疗
男性性功能障碍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症状通常与心理压力、血管病变、神经损伤、激素水平异常、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1、生活方式调整...[详细]
2025-10-05 14:06
热门推荐 点击排行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