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体检 > 热门话题 > 入职体检 > 正文

为何年轻人越发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早期康复时机切莫错过

发布时间: 2021-11-23 09:5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心脑血管疾病在很多人印象里是老年病,但实际上,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患此病。预防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要科学锻炼、规律生活、戒烟,情绪不要过于激动,定期到医院检查,做好预防。如果不幸被脑卒中“盯上”,如何做好康复呢?

为何年轻人越发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早期康复时机切莫错过

日前,广东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陈红霞以脑卒中偏瘫最常见、防治较为困难的并发症——脑卒中后肩痛,又称“偏瘫肩”在康复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例,向大家介绍了脑卒中早期介入康复的重要性。

“偏瘫肩”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发生率为48%-84%。一般来说,患者早期不会疼痛,脑卒中发病两三个月后,疼痛感会很明显。因此,陈红霞表示,预防很重要,尽早干预病情才不会往严重的方向发展。

“卒中后的肩痛增加患者的痛苦,长期慢性的疼痛,易造成患者情绪抑郁焦虑;妨碍康复治疗,影响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另外,还增加上肢(手)残疾的概率及程度。”陈红霞说。

陈红霞介绍,临床常见的“偏瘫肩”分类为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肩及肩周软组织损伤。偏瘫肩的解剖学原因包括韧带、肌腱、滑液囊、肌肉、关节、骨骼、神经源等方面。“中枢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的患者数量偏少,更多的患者疼痛是因为护理或者运动不当导致肌肉、肌腱、软组织的损伤”。

陈红霞表示,由于肩关节灵活,可以360度活动,不像膝关节或者是只有屈伸功能的关节那样关系牢固。因此,脑卒中以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由于肌力低下、张力不够或者痉挛容易导致关节半脱位,牵拉神经肌肉、肌腱,导致后期的疼痛。早期就要对患者的偏瘫侧上肢进行电刺激、Bobarth手法等治疗,矫正肩胛骨位置,恢复肩部原有的锁定机制;刺激肩关节周围肌肉,使之产生肌张力和主动收缩。在不损伤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前提下,保持肩关节无痛性全范围活动。对于已经发生了疼痛的患者,对偏瘫侧上肢进行牢固的支持后,再进行上述治疗。

“如果患者活动不当,非常不利于上肢功能的恢复。”陈红霞指出,良肢位的摆放非常重要。所谓的摆放是指患者卧、坐、站或行走时的摆放,而不是躺在床上的摆放。侧卧在床上时,偏瘫侧上肢应跟躯干呈90度;坐在床上时,腿部和躯干呈90度;坐在椅子上时,肘放在桌上,双手前伸,双脚平放于地面。患者站立或行走,需要肩托的支持时,要根据其功能障碍的情况选择肩托。选择的原则是兜得住偏瘫侧上肢,使关节对位,戴上肩托的肩膀浑圆程度与另一侧一致。已经痉挛的患者可能需要家属帮助或者借助一些支具来摆放。

为何年轻人越发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早期康复时机切莫错过

“要全方位监控患者的卧、坐、站。我们自始至终都提醒患者注意上肢的位置。医护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看着患者,陪护、患者、家属也都要注意。如果做好防范,可能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不会产生疼痛。”陈红霞说。

肩手综合征患者表现为肩手疼痛、感觉异常、血管功能障碍、水肿、出汗异常营养障碍等。“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上肢残疾的一个重要原因,基本上手握不住、伸不展。如果不进行干预,可能手就致残了,我们一定要在一期就及早控制住。”陈红霞说。

陈红霞介绍,肩手综合征一期,患者的手会突然水肿,且很快发生运动范围明显受限。水肿主要出现在手背,手的颜色呈橘红色或紫色,特别是手处于下垂体位时有微热及潮湿感。一期常持续3-6个月,若积极治疗,一般可改善状况,控制发展。未经治疗则有些人很快进入第二期,第二期肩痛运动障碍、手的水肿减轻,血管运动性变化(如皮肤湿度增加和发红)。患手的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手指呈爪型,X线可见骨质疏松,治疗困难。如果进入第三期,水肿和疼痛完全消失,未经治疗,手的活动能力将永久消失,造成永久性的后遗症,成为固定的特征性畸形手。

为何年轻人越发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早期康复时机切莫错过

还有一种常见的“偏瘫肩”叫肩及肩周软组织损伤。陈红霞表示,经过肌骨超声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的筛查,发现1/3的患者在急性期就有肌肉、肌腱的损伤。她提醒患者要注意筛查,尽早治疗。

陈红霞送给患者们一份肩痛管理与康复策略:只要患者还有上肢的功能障碍,就要预防肩痛的发生。“肩痛的预防与管理方面要听从医生的宣教,保持正确的体位,进行物理治疗,必要时使用支具支撑。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中医针刺、康复训练等都有效,实在没办法才实施外科手术。手术不是目的,还是要预防为主”。

陈红霞特别提醒,长期疼痛的患者大多会抑郁。如果估计患者的功能在两三个月恢复不了的时候,应该早期进行抗抑郁治疗,给患者服用药物或者进行心理辅导,这样对患者的情绪和治疗配合度非常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年轻人,你离心脑血管疾病有多近
年轻人,你离心脑血管疾病有多近
谁说年轻人不会得心脑血管疾病?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临床药物试验中心副主任、超声心动图室主任王芳提醒,越来越多年轻人突然死亡,与血管问题密切相关。血管的使用寿命有多长,人的使用寿命有多长。血管作为运输物质的主要器官之一,与心脏一样,离不开维护人的生命。血液主要在血管和心脏中循环流...[详细]
发布于 2021-08-24

最新推荐

重组人促卵泡激素多少钱一支
重组人促卵泡激素一般每支价格在200元到1000元之间,实际费用受到药品规格、生产厂家、地区差异、购买渠道、医保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药品规格:不同规格的重组人促卵泡激素价格差异较大。常见的75单位、150单位等规格中,剂量越高单价通常...[详细]
2025-06-28 15:18
促排卵针一旦打了就不能停吗
促排卵针并非一旦开始就必须持续使用,是否停药需根据卵泡发育情况、激素水平及医生评估决定。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卵泡成熟度、子宫内膜状态、激素反馈机制、个体耐受性以及多胎妊娠风险。1、卵泡监测:停药关键取决于超声监测下卵泡发育状态。当主导卵泡直径达...[详细]
2025-06-28 15:15
母体血清学筛查是指什么检查
母体血清学筛查是通过抽取孕妇血液检测特定生化指标,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的产前检查项目。主要筛查指标包括甲胎蛋白、游离β-hCG、游离雌三醇等,用于初步判断胎儿患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等先天性疾病的可能性。1、检测原理:母体...[详细]
2025-06-28 15:11
孕期母血清学产前筛查是什么
孕期母血清学产前筛查是什么
孕期母血清学产前筛查是通过抽取孕妇血液检测特定生化标志物,评估胎儿患染色体异常或神经管缺陷风险的常规检查项目。筛查指标主要包括游离β-hCG、PAPP-A、AFP、uE3、抑制素A等,结合孕妇年龄、孕周等因素综合计算风险值。1、筛查原理:母...[详细]
2025-06-28 15:07
早孕联合筛查主要是检查什么
早孕联合筛查主要是检查什么
早孕联合筛查主要检测妊娠相关激素水平和胎儿发育风险指标,包括血清β-hCG、PAPP-A及超声NT测量三项核心项目。筛查结果主要用于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如唐氏综合征、胚胎发育状态及妊娠并发症可能性。1、β-hCG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详细]
2025-06-28 15:03
早中孕联合筛查可以吃早饭吗
早中孕联合筛查前需要空腹8-12小时,不能吃早饭。这项检查包含空腹血糖、肝功能等需空腹采血的项目,进食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1、空腹要求:早中孕联合筛查通常包含孕早期NT超声和孕中期血清学筛查两部分。血清学筛查涉及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生化指...[详细]
2025-06-28 15:00
孕早中期联合筛查是什么时候
孕早中期联合筛查通常在妊娠11-13周+6天进行早期筛查,15-20周进行中期筛查。联合筛查主要通过超声检查、血清学检测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关键时间节点包括早期NT测量、中期唐氏筛查等。1、早期筛查:妊娠11-13周+6天需完成早期筛查...[详细]
2025-06-28 14:56
热门推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