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观察心脏和血管情况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诊断冠心病、血管狭窄等心血管疾病。检查过程包括术前准备、造影剂注射、图像采集和术后观察。
1、术前准备。患者在检查前需禁食4-6小时,避免造影剂引发恶心或呕吐。医生会询问过敏史、用药情况,并进行心电图、血压等基础检查。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检查风险和注意事项。术前可能会给予镇静剂,帮助患者放松。
2、造影剂注射。患者平躺在检查床上,医生在腹股沟或手腕处进行局部麻醉,随后穿刺动脉并插入导管。导管沿血管到达心脏或目标血管部位,通过导管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在X射线下显影,使血管结构清晰可见。注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短暂发热或轻微不适,属于正常现象。
3、图像采集。X射线机围绕患者旋转,从不同角度拍摄心脏和血管的动态影像。医生通过显示屏观察血流情况,评估血管狭窄、堵塞或异常扩张等问题。图像采集过程通常持续10-30分钟,具体时间取决于检查范围和复杂程度。
4、术后观察。检查结束后,医生拔出导管并压迫穿刺部位止血。患者需平卧休息4-6小时,避免穿刺部位出血。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或并发症。术后建议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
心血管造影是一项微创检查,但仍有少量风险,如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或感染等。检查结果可为医生提供重要诊断依据,帮助制定治疗方案。术后患者需遵循医嘱,按时复查,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以维护心血管健康。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