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体检项目包括基础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专科检查及特殊人群项目,涵盖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核心内容。
1、基础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等基础指标测量是常规体检的起点,用于评估基础代谢率和心血管风险。血压异常可能提示高血压或低血压,体重指数超标需结合血脂血糖进一步排查代谢综合征。建议每年测量一次,数据异常时增加监测频率至每季度一次。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测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尿常规反映肾脏功能,肝功能检查包含转氨酶、胆红素等五项。空腹血糖和血脂四项是糖尿病筛查关键。40岁以上人群建议加做肿瘤标志物,如AFP、CEA等。异常结果需在2周内复查确认。
3、影像检查:胸部X光筛查肺部结节,腹部B超检查肝胆胰脾肾。35岁以上女性应增加乳腺彩超,男性建议前列腺B超。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需做骨密度检测。放射类检查每年不超过2次,超声检查无辐射限制。
4、专科项目:眼科检查视力、眼底,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测试。口腔检查包含龋齿、牙周病筛查。妇科检查增设HPV和TCT,男科重点检查精液质量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备孕人群需额外做TORCH筛查。
5、特殊人群:儿童体检侧重生长发育评估,包含骨龄和微量元素检测。老年人需增加颈动脉彩超和认知功能筛查。长期吸烟者应做肺功能检查,三高人群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动态血压。
体检报告异常指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复查,饮食调整配合适度运动可改善多数临界值异常。保持每年1-2次规律体检能有效发现早期疾病隐患,体检前3天避免高脂饮食和剧烈运动,空腹8小时以上确保数据准确性。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
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