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周期需根据个体需求调整,通常建议连续补充3-6个月后评估效果,具体时长取决于年龄阶段、缺钙程度、饮食摄入量、吸收效率及医嘱建议。
儿童青少年骨骼发育期需持续补钙至生长高峰期结束,每日建议摄入800-1200mg;孕妇哺乳期女性因胎儿需求,需补至哺乳结束;中老年人因钙流失加快,建议长期低剂量补充,配合维生素D增强吸收。
轻度缺钙者通过3个月补充可恢复,血清钙检测值稳定在2.25-2.75mmol/L后可暂停;骨质疏松患者需持续1-2年,采用碳酸钙、柠檬酸钙或乳酸钙等制剂,每半年复查骨密度。
每日摄入300ml牛奶、100g豆腐或50g奶酪可减少补钙剂依赖;高草酸蔬菜如菠菜需焯水后食用,避免影响钙吸收;同时增加三文鱼、蛋黄等维生素D食物。
长期补钙需定期检测尿钙浓度正常值2.5-7.5mmol/24h,过高可能引发结石;胃酸不足者选择柠檬酸钙,搭配适度晒太阳每日15分钟提升吸收率。
血钙/尿钙检测达标、骨痛抽筋症状消失、骨密度T值>-1时可逐步减量;突然停药可能引起反跳性缺钙,建议每两周减少1/4剂量直至停止。
补钙期间建议配合负重运动如快走、跳绳刺激骨形成,避免与铁剂同服;长期使用钙剂者每年需评估血管钙化风险,通过低盐饮食每日<5g、控制蛋白质摄入量1-1.2g/kg体重维持钙磷平衡。夜间血钙浓度较低,分次服用比单次大剂量更有效,晚餐后服用可减少胃肠道刺激。
2021-11-15
2021-11-15
2021-11-15
2021-11-15
2021-11-15
2021-11-15
2021-11-15
2021-11-15
2021-11-15
202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