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偏高可能由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抗凝药物使用、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因素引起。
血友病A/B或血管性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会导致凝血因子Ⅷ、Ⅸ或vWF缺乏,APTT显著延长。确诊需通过基因检测和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治疗采用替代疗法,如输注重组凝血因子Ⅷ科赛奇、凝血酶原复合物普舒莱士或新鲜冰冻血浆。
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会干扰凝血级联反应,使APTT延长。监测需结合抗Xa活性检测,调整方案包括减少肝素剂量、改用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或口服直接抗凝药利伐沙班。
肝硬化、肝炎等肝脏疾病导致凝血因子合成不足,APTT与PT同时异常。需评估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补充维生素K110mg肌注或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严重者需肝移植。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或获得性血友病会产生凝血因子抑制物,APTT延长且纠正试验异常。治疗采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30mg/d、利妥昔单抗或血浆置换。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凝血因子大量消耗,APTT与血小板同步异常。需治疗原发病,补充冷沉淀10U/次或纤维蛋白原4g静滴,重症DIC需使用重组人活化蛋白C。
日常需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西兰花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肝硬化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1.2g/kg,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建议低脂饮食配合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定期监测APTT值,使用抗凝药者需避免外伤,出现牙龈自发出血或皮下瘀斑超过5cm应及时就医。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