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中与肝炎相关的项目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这些数据能反映肝脏炎症损伤程度。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肝炎诊断的核心指标。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当肝细胞膜受损时会大量释放入血,急性肝炎时ALT可升高10-100倍。AST在心肌和骨骼肌中也有分布,AST/ALT比值有助于判断肝炎类型。治疗需针对病因,病毒性肝炎需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酒精性肝炎需戒酒并补充B族维生素。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提示胆汁排泄障碍。肝炎时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导致皮肤巩膜黄染。间接胆红素升高可能伴随溶血,直接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胆汁淤积。治疗可采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腺苷蛋氨酸等利胆药物,严重黄疸需光疗或血浆置换。
白蛋白降低反映肝脏合成功能障碍,慢性肝炎患者白蛋白水平持续低于30g/L需警惕肝硬化。球蛋白升高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治疗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自身免疫性肝炎需使用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配合低盐高蛋白饮食。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说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急性肝衰竭时PT延长超过3秒具有生命危险。维生素K注射可暂时改善凝血功能,严重出血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
乙型肝炎需检测HBsAg、HBeAg、HBV-DNA,丙型肝炎需查HCV抗体和HCV-RNA。阳性结果需进一步分型检测,乙肝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病毒载量。抗病毒治疗可选择干扰素α-2b、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药物,需持续用药1-3年。
肝炎患者日常需严格禁酒,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1.2-1.5g/kg体重,优先选择鱼虾、豆制品等优质蛋白。适量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肝脏负担。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肝硬化患者需每3个月进行腹部超声和甲胎蛋白筛查。注意观察皮肤瘀斑、腹围增大等异常症状,出现嗜睡或行为异常需立即就医。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