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正常说明机体凝血功能处于平衡状态,排除明显出血或血栓风险,具体涉及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四项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功能完整。维生素K缺乏、华法林治疗或肝脏疾病会导致PT延长。治疗需针对病因:维生素K缺乏者口服维生素K110mg/日,华法林过量用维生素K拮抗,肝病患者需保肝治疗如甘草酸二铵150mg/日。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提示内源性凝血系统无异常。血友病、狼疮抗凝物可致APTT延长。血友病A需输注凝血因子Ⅷ20-40IU/kg,获得性凝血障碍可用新鲜冰冻血浆15ml/kg,自身免疫性疾病需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50mg/日。
凝血酶时间TT正常表明纤维蛋白原功能及含量正常。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素治疗会延长TT。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需输注冷沉淀1袋/10kg,肝素过量用鱼精蛋白中和1mg中和100U肝素,DIC患者需补充纤维蛋白原2-4g/次。
纤维蛋白原FIB正常值2-4g/L,维持血栓形成基础。严重肝病、DIC会导致FIB降低。急性出血可输注纤维蛋白原浓缩剂4-6g/次,慢性肝病需促合成治疗如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90μg/kg,同时监测血栓风险。
四项指标均正常时,重大凝血疾病可能性低。但需注意血管性血友病、血小板功能异常等特殊状况。疑似血管性血友病需查vWF抗原,血小板功能异常需做血小板聚集试验。轻微异常建议3个月后复查,显著异常需血液科会诊。
保持凝血功能需均衡摄入绿叶蔬菜菠菜200g/日、深海鱼三文鱼100g/次补充维生素K和Omega-3,适度有氧运动快走30分钟/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期久坐>2小时需活动。定期监测对服用抗凝药者尤为重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应控制在2-3之间。出现不明瘀斑、鼻衄或血尿应及时复查凝血功能。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
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