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病毒感染主要由遗传易感性、接触传播、免疫力下降、皮肤黏膜破损及潜伏病毒激活等因素引起。
部分人群对疱疹病毒存在遗传易感性,特定基因如HLA-DQ变异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治疗需结合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抑制病毒复制。遗传咨询可帮助评估家族传播风险。
直接接触患者皮损或分泌物是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接吻、性接触或共用物品。预防需避免高危行为,使用避孕套,感染者发病期隔离。接触后72小时内口服抗病毒药可降低感染概率。
HIV感染、化疗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潜伏病毒复发。治疗需强化免疫调节,如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高剂量抗病毒疗法。定期检测CD4细胞计数评估免疫状态。
外伤、烧伤或湿疹可能导致病毒侵入。局部处理包括喷昔洛韦乳膏涂抹,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莫匹罗星软膏。严重者需手术清创联合静脉输注更昔洛韦。
病毒长期潜伏于神经节,压力、发热或紫外线照射可诱发复发。抑制复发可采用每日伐昔洛韦抑制疗法,配合光疗防护。神经阻滞术适用于频繁复发患者。
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赖氨酸的乳制品、鱼类,限制精氨酸含量高的坚果巧克力。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疲劳。皮损期使用生理盐水冷敷缓解疼痛,保持患处干燥清洁。潜伏感染者需每半年复查HSV抗体滴度,妊娠女性需专项筛查预防新生儿感染。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