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值超过707μmol/L通常提示尿毒症阶段,但需结合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指标综合判断。尿毒症的诊断依据主要有肌酐持续升高、GFR低于15ml/min、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相关症状。
慢性肾脏病5期尿毒症期的血肌酐标准为707μmol/L以上,但部分患者肌酐未达此值也可能进入尿毒症。肌酐水平受年龄、性别、肌肉量影响,老年或消瘦患者肌酐值可能偏低,需结合GFR评估。
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是尿毒症的核心诊断标准。GFR能更准确反映肾功能,当GFR降至该水平时,即使肌酐未达707μmol/L,仍需启动透析治疗。
尿毒症患者常伴随高钾血症、低钙高磷血症等电解质失衡。血钾超过6.5mmol/L或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3mmol/L时,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已达危重程度。
尿素氮超过28.6mmol/L、β2微球蛋白显著升高提示毒素蓄积。这些物质可引起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尿毒症症状,需通过血液透析清除。
尿毒症典型表现包括少尿或无尿、贫血貌、消化道出血、心包摩擦音等。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抽搐出现时,往往需紧急透析干预。
定期监测肾功能是预防尿毒症的关键。慢性肾病患者应每3-6个月检查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及尿常规,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必须使用造影剂时需充分水化。出现水肿或尿量减少时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饮水量控制在尿量加500ml。适度进行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严格监测血糖血压,延缓肾功能恶化进程。
2024-10-10
2024-10-10
2024-10-10
2024-10-10
2024-10-10
2024-10-10
2024-10-10
2024-10-10
2024-10-10
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