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阻力增高可能由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及气道异物等因素引起。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高反应性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患者接触冷空气、花粉等刺激物时,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形成可逆性气流受限。典型表现为发作性喘息、胸闷,肺功能检查显示呼气峰流速下降。治疗需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急性发作时联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缓解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主要与吸烟、空气污染相关。小气道纤维化狭窄和肺泡结构破坏导致呼气阻力增加,常伴有慢性咳嗽、咳痰。肺功能检查可见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稳定期需规律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急性加重期可能需抗生素和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急性支气管炎时,炎症细胞浸润导致气道黏膜充血肿胀。炎性渗出物和坏死上皮细胞形成黏液栓,机械性阻塞气道并刺激咳嗽反射。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因细小气道解剖特点更易出现喘憋,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治疗以抗感染、祛痰为主,重症需氧疗支持。
过敏体质者接触尘螨、宠物皮屑等变应原后,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介质。这些物质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造成突发性气道狭窄。严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导致窒息,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预防需明确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
误吸食物残渣或小玩具等异物可造成机械性梗阻,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异物卡顿部位以上气道扩张,以下肺组织塌陷,出现突发呛咳、呼吸困难。X线可能显示纵隔摆动或肺不张,支气管镜检查既能确诊又可实施异物取出。预防需注意进食时避免说笑,婴幼儿远离细小物品。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适宜有助于降低气道刺激,戒烟可显著改善慢性气道疾病预后。规律有氧运动如游泳能增强呼吸肌耐力,但雾霾天气应减少户外活动。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过敏人群需记录食物日记排查致敏食物。出现持续喘息、夜间憋醒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肺功能检查。
2025-07-08
2025-07-08
2025-07-08
2025-07-08
2025-07-08
2025-07-08
2025-07-08
2025-07-08
2025-07-08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