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需≥50×10⁹/L方可安全置入PICC导管。血小板水平直接影响穿刺部位出血风险,评估标准主要涉及凝血功能状态、患者基础疾病、近期出血史、药物使用情况及导管维护条件五个维度。
除血小板数值外需同步评估PT、APTT等凝血指标。肝硬化、血友病患者即使血小板达标仍可能存在凝血异常,需结合血栓弹力图等动态监测结果综合判断。
血液系统疾病如ITP、再障患者血小板功能常存在缺陷,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需确保血小板稳定在安全阈值72小时以上。慢性肾病患者需排除尿毒症导致的血小板功能障碍。
近期有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或重大手术史者,建议血小板提升至80×10⁹/L以上。自发性皮肤瘀斑超过5处或牙龈出血频繁者应暂缓置管。
服用抗凝药华法林、利伐沙班或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患者需停药3-5个半衰期。肝素化透析患者建议在透析后6小时进行操作。
预计导管留置超过3个月或需频繁采血时,建议维持血小板在80×10⁹/L以上。家庭护理条件欠佳者应适当提高血小板安全阈值。
对于血小板偏低需紧急置管者,可考虑术前输注血小板悬液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置管后需加强穿刺点压迫止血,使用透明敷料便于观察渗血情况,避免患侧肢体提重物。建议每日检查导管周围皮肤有无瘀斑,每周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营养方面注意补充维生素K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和优质蛋白鱼类、蛋清,避免进食影响凝血功能的食物如纳豆、银杏制品。导管维护期间发现渗血不止或皮下血肿形成,需立即联系医疗团队处理。
2024-05-01
2024-05-01
2024-05-01
2024-05-01
2024-04-30
2024-04-30
2024-04-30
2024-04-30
2024-04-30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