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压是溶液吸引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能力,其大小可通过溶质浓度、温度及溶质种类判断。渗透压高低主要由溶液粒子总数决定,与粒子大小无关。
渗透压与溶质浓度呈正相关。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粒子数越多,渗透压越高。例如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浓度升高至5%时变为高渗溶液。临床常用冰点降低法测定溶液渗透压,通过检测溶液凝固点变化推算溶质浓度。
温度升高会增强溶质粒子运动,导致渗透压增大。范托夫定律指出渗透压与绝对温度成正比,37℃生理环境下的渗透压比25℃时高约4%。实验室需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渗透压测定,避免温度波动影响结果准确性。
电解质溶液因电离作用产生更多粒子,渗透压显著高于非电解质。1mmol/L氯化钠溶液实际产生2mOsm/L渗透压,而等浓度葡萄糖仅产生1mOsm/L。临床区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前者主要由电解质决定,后者与蛋白质分子量相关。
实验室常用冰点渗透压计直接测量溶液渗透压值。仪器通过热电偶检测样品结冰时释放的结晶热,自动换算为毫渗透摩尔浓度mOsm/L。该方法适用于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检测,误差范围±2mOsm/L。
血浆渗透压可通过公式估算:2×[Na+]+[葡萄糖]+[尿素氮]单位mmol/L。正常值280-310mOsm/L,超出范围提示水电解质紊乱。尿液渗透压则通过比重计换算,比重1.010对应300mOsm/L,检测时需结合尿常规综合分析。
维持正常渗透压对机体水平衡至关重要。日常需保证每日1500-2000ml水分摄入,运动后及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高血压患者应控制钠盐摄入,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波动。体检时建议定期检查血电解质、尿渗透压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每半年进行渗透压相关检测,预防脱水或水中毒发生。
2021-09-08
2021-09-08
2021-09-08
2021-09-08
2021-09-08
2021-09-08
2021-09-08
2021-09-08
2021-09-08
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