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原因有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良、性生活频繁、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或肿瘤压迫可能导致尿液滞留,细菌在尿液中繁殖引发感染。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妊娠期女性更易因生理结构变化出现排尿不畅。早期表现为尿频尿急,严重时可出现肾盂肾炎伴发热腰痛。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或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时,尿道黏膜防御能力下降。大肠杆菌等肠道菌群易侵入泌尿系统,可能伴随全身乏力、反复低热等非典型症状。
如厕后从后向前擦拭、不及时更换内衣裤等行为会使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口。女性因尿道较短更易发生上行感染,常见排尿灼痛感,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
性交时细菌可能被推入尿道,频繁性生活或使用杀精剂会破坏阴道菌群平衡。新婚期女性出现尿频尿痛多属"蜜月性膀胱炎",建议事后及时排尿冲洗尿道。
血糖控制不佳者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高,成为细菌理想培养基。这类患者易出现反复感染,可能伴随多饮多尿、伤口难愈合等典型糖尿病症状。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养成定时排尿习惯避免憋尿。建议选择棉质透气内衣,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蔓越莓制品中的原花青素可抑制细菌黏附尿道壁,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出现血尿、持续发热或腰背部剧烈疼痛时应立即就医,避免感染扩散至肾脏。老年人和孕妇建议每半年进行尿常规筛查,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水平。
2025-06-07
2025-06-07
2025-06-07
2025-06-07
2025-06-07
2025-06-07
2025-06-07
2025-06-07
2025-06-07
2025-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