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抽血主要用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评估,常见目的包括检测感染指标、评估器官功能、筛查代谢异常、监测药物浓度及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检测能快速识别感染性疾病,如通过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生化指标如转氨酶、肌酐可明确肝脏或肾脏损伤;肿瘤标志物如AFP、CEA有助于癌症筛查。急性心肌梗死时,肌钙蛋白检测具有确诊价值。
动态监测血常规可追踪感染控制情况,血红蛋白变化反映贫血改善程度;电解质系列检测能预警高钾血症等危急状况;凝血功能监测对术后患者或抗凝治疗者至关重要,可预防出血或血栓风险。
肝功能全套检测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脏代谢与解毒能力;肾功能检查通过肌酐、尿素氮反映肾脏滤过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测TSH、FT4等指标,判断内分泌调节状态。
血药浓度监测直接影响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剂量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指导华法林用量;化疗前后血常规监测决定能否继续化疗,避免骨髓抑制过度。
术前必查感染四项乙肝、丙肝、梅毒、艾滋,保障医患安全;血型鉴定为输血做准备;凝血功能筛查降低手术出血风险;血糖检测避免术中代谢紊乱。
住院期间规律抽血检查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患者检查前应保持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抽血后按压针眼5分钟防止淤青。若发现血小板偏低等异常结果,需避免磕碰并及时告知日常注意均衡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有助于改善贫血指标。长期输液患者可通过握力球锻炼促进静脉回流,减少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损伤。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