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激素缺乏主要表现为身高增长缓慢、骨龄延迟、面部特征幼稚等,常见症状包括生长速率低于同龄人、体脂分布异常、肌肉发育不良、青春期延迟以及低血糖倾向。
患儿年生长速率低于4厘米,身高长期处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标准曲线的第3百分位以下。生长曲线呈现明显偏离,与遗传潜力不符,可能伴随四肢比例正常但躯干相对较短的特征。
典型表现为腹部脂肪堆积明显,面颊丰满呈"娃娃脸",但四肢肌肉量较少。这种特殊体态与生长激素对脂肪分解作用减弱有关,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降低。
手腕部X线检查显示骨骼成熟度较实际年龄延迟2年以上,骨骺闭合时间推迟。牙齿萌出顺序可能异常,乳牙脱落和恒牙更替时间较同龄儿童明显延后。
青春期启动时间平均推迟2-3年,男孩可能出现小阴茎、隐睾等表现。部分患儿伴有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第二性征发育不全,女性乳房发育迟缓。
空腹血糖偏低常见于婴幼儿患者,可能表现为易怒、出汗等低血糖反应。部分患儿存在血脂代谢紊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对于疑似生长激素缺乏的儿童,建议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变化曲线,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每公斤体重1.5-2克,适当进行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睡眠时间应确保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学龄儿童9-11小时,深度睡眠期生长激素分泌量占全日总量的70%。建议每3-6个月进行骨龄评估,若年生长速度持续低于4厘米或身高标准差评分低于-2.5,需及时至儿科内分泌专科就诊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等系统检查。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