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沉降率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在血浆中自然沉降的速度,是临床常用的非特异性炎症指标。检测结果主要受血浆蛋白成分、红细胞数量与形态、温度及技术因素影响,常用于辅助诊断感染、风湿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病理状态。
红细胞沉降基于斯托克斯定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增多时,会降低红细胞表面负电荷排斥力,促使红细胞形成缗钱状聚集,加速沉降。抗凝全血垂直静置1小时后,读取血浆层高度即为ESR值。
生理性增高见于妊娠、月经期及老年人;病理性增高常见于细菌感染、结核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肿瘤,以及贫血、组织坏死等非炎症状态。技术因素如采血后放置时间、试管倾斜度等也会干扰结果。
作为非特异性指标,ESR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病理过程但无法确定具体疾病。动态监测可用于评估炎症活动度,如风湿热治疗期间ESR下降提示病情缓解。需结合C反应蛋白等特异性指标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成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魏氏法。儿童及新生儿较低,妊娠晚期可达40mm/h。不同检测方法如自动化仪器法需采用对应标准,实验室应注明具体检测体系。
ESR无法区分感染与非感染性炎症,约5%活动性炎症患者ESR可能正常。严重贫血时沉降加快可能掩盖真实炎症程度,而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贫血等会导致假性降低。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定期监测红细胞沉降率时建议保持相同检测条件,避免剧烈运动或高脂饮食后采血。存在持续异常升高需完善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电泳等检查排查病因。老年人群轻度升高若无症状可观察,配合血常规、CRP等指标综合评估。检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影响结果的药物,检验科应规范操作减少技术误差。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