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140/90mmHg属于1级高血压,多数情况下建议先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是否需要服药主要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血压140/90mmHg属于高血压1级,但需结合其他危险因素综合判断。若合并吸烟、高脂血症、年龄>55岁等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已出现左心室肥厚、微量白蛋白尿等靶器官损害,建议启动药物治疗。单纯性高血压无危险因素者可尝试3-6个月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家庭自测血压连续7天平均值≥135/85mmHg,或诊室血压3次测量均≥140/90mmHg可确诊。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的非杓型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显著增加。
每日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增加富含钾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超重者减轻体重5%-10%可使收缩压下降5-20mmHg。戒烟限酒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常用降压药包括钙拮抗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利尿剂氢氯噻嗪等。年轻患者优选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老年患者可考虑地平类。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需选择具有器官保护作用的降压药。
长期血压140/90mmHg可能引发左心室肥厚、颈动脉斑块、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等项目。控制血压达标可降低脑卒中风险40%、心衰风险50%。
建议每日早晚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避免测量前30分钟饮用咖啡或剧烈运动。饮食采用DASH饮食模式,多摄入全谷物、低脂乳制品和新鲜蔬果。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若经过3个月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仍≥140/90mmHg,或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需及时心血管内科就诊。定期监测血糖、血脂等指标,综合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