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体检 > 热门话题 > 常规体检 > 正文

健康体检后教你轻松避开四大误区

发布时间: 2011-10-17 11:3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体检,可是,健康体检过后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往往是人们所忽视的。甚至体检报告有很多我们都未必真的明白它是什么意思,最后导致病急乱投医。那么,体检后我们应避免哪四大误区呢?

专家指出,体检只是收集健康资料的手段,体检后进行积极的健康管理才是体检的最终目的,否则你不仅白花钱,还会面临突得疾病不知所措的境地。

忽视体检报告结果一命呜呼

案例一:某单位退休职工体检,有位67岁老人胸片发现小结节,体检报告上明确要求进一步检查。但老人拿到报告后根本没看一眼就放在抽屉里。数月后因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后诊断为“肺癌”,错过了治疗的机会。

案例二:某单位处长连续做了三年体检都没有发现器质性变化,却在第四年突然查出尿毒症。翻开往年的体检报告才发现,原来在第一年的报告里已有“苗头”,且数据逐年上升,每年的报告都明确要求他到肾科做进一步检查,然而他却从来没有留意过医生的报告建议。

专家解析:“现在很多人逐渐重视体检,但却忽略了体检后应该干的事。其实,体检只是对身体某一个特点时期部分状态的描述,即健康资料的收集手段,后续的健康管理才是最终目的。”

如果要对健康真正负责,无论是体检中心还是个人都应更关注健康的“上游管理”:包括心理、运动、营养、睡眠、食物链、环境、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药物等方面的干预。“换句话说,体检的真正意义在于早发现问题,让专业人员来‘管理’他们的健康。若等到查出病来再干预,像案例一、二中的那位老人和处长一样,可能已经太迟了。”

详情可登录常规体检专题http://exam.fh21.com.cn/cg/。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科学饮食:避开这四大误区,轻松迈向健康生活
科学饮食:避开这四大误区,轻松迈向健康生活
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饮食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然而,关于饮食的误区却无处不在,稍不注意就可能“踩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科学饮食中常见的四大误区,帮助你避开这些陷阱,轻松迈向健康生活![详细]
发布于 2025-03-21

最新推荐

入职体检检查哪几项
入职体检检查哪几项
入职体检通常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胸部X光、心电图、腹部B超等项目,具体检查内容可能因用人单位要求或行业差异略有调整。1、血常规血常规检查主要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详细]
2025-10-05 17:00
男性性功能障碍吃什么药
男性性功能障碍吃什么药
男性性功能障碍可遵医嘱使用他达拉非片、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盐酸伐地那非片、十一酸睾酮软胶囊、复方玄驹胶囊等药物。男性性功能障碍可能与血管异常、激素水平异常、心理因素、神经损伤、慢...[详细]
2025-10-05 16:35
白带清洁度lll严重吗
白带清洁度lll严重吗
白带清洁度Ⅲ属于异常情况,可能提示存在阴道炎症或感染,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白带清洁度是妇科检查中评估阴道微环境的重要指标,通常分为Ⅰ-Ⅳ度,Ⅲ度表明阴道菌群失衡或存在病原体侵袭。...[详细]
2025-10-05 15:45
50多岁女性体检要检查什么
50多岁女性体检要检查什么
50多岁女性体检建议重点筛查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肿瘤标志物,主要包括乳腺超声、宫颈癌筛查、骨密度检测、血脂血糖检测、胃肠镜等项目。1、妇科检查绝经期女性需定期进...[详细]
2025-10-05 15:20
ab和ab型血是什么血型
AB型和AB型血属于ABO血型系统中的AB血型。AB血型是红细胞表面同时存在A抗原和B抗原的血型,血清中不含抗A或抗B抗体。AB血型在ABO血型系统中属于较为稀少的血型,约占全球人口的5%左右。这种血型的形成由基因决定,当个...[详细]
2025-10-05 14:55
城阳入职体检去哪里
城阳入职体检去哪里
城阳入职体检可前往城阳区人民医院、城阳区中医院、城阳区妇幼保健院等公立医疗机构,或选择具备资质的民营体检中心如美年大健康、慈铭体检等。入职体检项目通常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详细]
2025-10-05 14:31
男性性功能障碍怎么治疗
男性性功能障碍怎么治疗
男性性功能障碍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症状通常与心理压力、血管病变、神经损伤、激素水平异常、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1、生活方式调整...[详细]
2025-10-05 14:06
热门推荐 点击排行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