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体检包含基础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功能评估和专项筛查五类项目,涵盖身高体重测量、血常规、心电图等核心内容。
1、基础检查:通过身高体重测量计算BMI指数判断肥胖风险,血压检测筛查高血压,视力色觉检查评估眼部健康。医生触诊甲状腺、淋巴结等部位排查异常肿块,口腔检查观察龋齿或黏膜病变。建议40岁以上人群增加眼底检查。
2、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片能发现肺结核、肺部结节等病变,腹部B超可检测脂肪肝、胆囊结石。颈椎DR片适用于长期伏案工作者,乳腺钼靶推荐35岁以上女性每年检查。备孕女性需避免X光类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判断贫血或感染,尿常规检测尿糖、尿蛋白筛查糖尿病肾病。肝功能检查转氨酶数值,血脂四项包含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心血管风险指标。采血前需保持8小时空腹。
4、功能评估:心电图捕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肺功能测试通过吹气评估肺部通气能力。骨密度检测采用超声或DXA方式,建议绝经后女性定期监测。动态血压监测需佩戴设备24小时。
5、专项筛查:肿瘤标志物如AFP、CEA针对肝癌肠癌筛查,HPV检测纳入30岁以上女性宫颈癌筛查。胃肠镜建议40岁起每5年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采用呼气试验。长期吸烟者需增加胸部CT检查。
体检项目选择需结合年龄性别调整,办公室人群应加强颈椎腰椎检查,三高患者要侧重心脑血管评估。检查前3天保持清淡饮食,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携带既往病历供医生参考对比数据变化。
2012-02-16
2012-02-16
2012-02-16
2012-02-16
2012-02-15
2012-02-15
2012-02-15
2012-02-15
2012-02-15
20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