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白细胞降低意味着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需警惕感染风险。主要与药物毒性、个体差异、营养缺乏、基础疾病、治疗周期相关。
1、药物毒性:化疗药物无差别攻击快速分裂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易受损。建议选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药物如非格司亭、培非格司亭,或口服升白药物利可君。
2、个体差异:基因多态性导致代谢酶活性不同,影响药物敏感性。可进行药物基因组检测调整剂量,同时监测CD34+造血祖细胞数量,必要时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
3、营养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B12不足影响造血。每日保证1.5g/kg优质蛋白摄入,推荐三文鱼、乳清蛋白粉,搭配动物肝脏、牡蛎等富铁食物,配合亚叶酸钙片补充。
4、基础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加重骨髓抑制。血糖控制目标餐前7mmol/L以下,肾病患者化疗前需计算肌酐清除率,必要时采用减量方案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预防感染。
5、治疗周期:多疗程化疗产生累积毒性。建议间隔期不少于21天,期间每周2次血常规监测,出现Ⅲ度骨髓抑制时考虑延迟化疗或更换方案,如紫杉类改为长春瑞滨。
化疗期间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生冷食物,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次。体温超过38℃或寒战立即就医,可预备左氧氟沙星、伏立康唑等广谱抗感染药物。白细胞计数低于1×10⁹/L时需进入层流病房保护性隔离。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
2025-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