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通常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等项目。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关键指标。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AST则分布于肝脏和心肌。数值升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或药物性肝损伤。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保肝药物水飞蓟素、双环醇,严重者需人工肝支持。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评估胆汁排泄功能。升高可能提示胆管梗阻结石、肿瘤或溶血性疾病。梗阻性黄疸需ERCP取石或支架置入,溶血性黄疸可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
白蛋白和球蛋白反映肝脏合成能力。白蛋白低于30g/L可能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同时排查肝硬化或营养不良。饮食需高蛋白鸡蛋清、鱼肉,避免腌制食品。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说明维生素K依赖因子合成障碍,常见于严重肝病。治疗包括注射维生素K110mg/日、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肝硬化患者需定期监测门静脉压力。
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升高提示胆汁淤积或酒精性肝病。戒酒是关键,药物可选熊去氧胆酸15mg/kg/日,胆管狭窄需经皮肝穿刺引流。
肝功能异常者每日应保证30分钟有氧运动快走、游泳,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肝硬化患者需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2g,监测腹围变化。长期服药者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药物。出现皮肤黄染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