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子主要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播、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引起。
风疹病毒是风疹子的直接病原体,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侵入人体后潜伏2-3周,引发发热、皮疹等症状。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或利巴韦林,需在发病初期使用。患者需隔离至皮疹消退后7天,避免传染他人。
免疫功能缺陷者更易感染风疹病毒,包括HIV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接种风疹疫苗是核心预防手段,未接种者可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免疫球蛋白可用于暴露后72小时内紧急预防,但效果有限。
密切接触感染者分泌物或共用物品可传播病毒。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易暴发疫情。处理措施包括环境消毒含氯消毒剂擦拭、患者用品煮沸消毒。接触者应观察21天,出现症状立即就医。
特定HLA基因型人群对风疹病毒更敏感。有家族史者建议孕前检测风疹抗体,IgG阴性者接种疫苗后3个月再妊娠。已孕女性避免接触疑似病例,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可致胎儿畸形。
冬春季节高发,人群密集场所风险增加。保持室内通风,每日开窗2次以上。流行期间减少集会,外出佩戴口罩。公共场所需加强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物表消毒。
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制品促进抗体生成;维生素C丰富的猕猴桃、草莓增强免疫力。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活动。孕妇感染需立即产科就诊,妊娠20周前感染建议羊水穿刺评估胎儿风险。皮疹瘙痒可冷敷或涂抹炉甘石洗剂,忌抓挠防止继发感染。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