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体检 > 体检指标 > 正文

能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的溶液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5-30 12:4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能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的溶液主要包括白蛋白溶液、羟乙基淀粉溶液、右旋糖酐溶液、明胶类溶液和血浆代用品。这些溶液通过不同机制维持血容量和渗透压平衡。

1、白蛋白溶液:

人血白蛋白是从健康人血浆中提取的天然胶体溶液,分子量约为66kDa,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每克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在血管内,适用于低蛋白血症、烧伤等引起的血容量不足。静脉输注后能快速扩充血容量,作用可持续12-24小时。

2、羟乙基淀粉:

羟乙基淀粉是人工合成的胶体溶液,分子量在70-450kDa之间。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吸引组织间液进入血管,扩容效果可持续6-8小时。根据取代级不同分为低分子量和中分子量两类,需注意剂量限制以避免凝血功能影响。

3、右旋糖酐:

右旋糖酐40和右旋糖酐70是两种常用制剂。右旋糖酐40分子量约40kDa,主要改善微循环;右旋糖酐70分子量约70kDa,扩容效果更持久。输注后能增加血浆渗透压并降低血液粘稠度,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使用前需做皮试。

4、明胶类溶液:

琥珀酰明胶和尿素交联明胶是常见的明胶类血浆代用品,分子量30-35kDa。通过胶体渗透压作用维持血容量,半衰期约4小时。这类溶液电解质成分接近血浆,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适用于术中容量补充。

5、血浆代用品:

包括聚明胶肽、氧化聚明胶等合成胶体,通过分子链上的活性基团产生渗透压。扩容效果中等,作用时间约3-6小时。这类溶液价格较低,但需监测肾功能,避免大剂量使用导致肾小管堵塞。

使用胶体溶液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心功能不全患者需控制输注速度,避免循环超负荷。术后患者可配合高蛋白饮食促进内源性白蛋白合成,日常保持适度运动改善微循环。定期检测血清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需立即停药处理。肾功能不全者优先选择白蛋白溶液,避免使用分子量过大的合成胶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血浆胶体渗透压概念
血浆胶体渗透压概念
血浆胶体渗透压是一个听起来有些复杂的医学术语,但其实它在我们身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简单来说,血浆胶体渗透压是指血液中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产生的渗透压。这种压力帮助保持血液中的水分不流失到组织间隙,从而维持体内液体的平衡。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就像一个城市,血液是运输系统,而血浆胶体...[详细]
发布于 2024-12-06

最新推荐

女性促甲状腺偏高怎么降下来
女性促甲状腺偏高怎么降下来
女性促甲状腺激素偏高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素、规律作息、药物干预、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促甲状腺激素偏高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碘缺乏、垂体病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畏寒、...[详细]
2025-09-19 17:00
促甲状腺激素升高是什么原因
促甲状腺激素升高是什么原因
促甲状腺激素升高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病变、药物影响、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碘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重要激素,其水平异常需结合甲状腺激素综合评估。1、...[详细]
2025-09-19 14:31
女性促甲状腺激素偏高的原因
女性促甲状腺激素偏高的原因
女性促甲状腺激素偏高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病变、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碘摄入不足或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激素,其水平升高通常反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甲...[详细]
2025-09-19 12:26
女性促甲状腺激素偏高严重吗
女性促甲状腺激素偏高严重吗
女性促甲状腺激素偏高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数值和症状判断,多数情况下可能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但部分人群仅表现为轻度异常。促甲状腺激素偏高可能与甲状腺炎、碘缺乏或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详细]
2025-09-19 09:57
凝血酶原时间10.8正常吗
凝血酶原时间10.8秒在多数情况下属于正常范围。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外源性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参考值通常为11-14秒,但不同实验室的检测设备和试剂可能导致参考范围略有差异。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活性...[详细]
2025-09-19 05:24
凝血四项报告单一年内有效吗
凝血四项报告单的有效期一般为3-6个月,超过一年通常需要重新检测。凝血功能可能因疾病、药物或生理变化而发生改变,长期未更新的报告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当前身体状况。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详细]
2025-09-18 15:24
凝血时间延长常见于哪些疾病
凝血时间延长常见于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抗凝药物使用等疾病或情况。凝血时间延长可能与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功能异常、抗凝物质增多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1.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遗传...[详细]
2025-09-18 13:00
热门推荐 点击排行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