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低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适度运动、改变体位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低血压可能由脱水、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内分泌紊乱、心脏疾病等因素引起。
增加钠盐摄入有助于提升血容量,每日可适量食用咸菜、酱油等含钠食物。少量多餐避免餐后低血压,每餐搭配富含蛋白质的鸡蛋、瘦肉。贫血患者需补充猪肝、菠菜等含铁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铁剂。
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可扩充血容量,运动后及时补充淡盐水。避免饮用酒精类饮料导致血管扩张。夏季或大量出汗时需额外补充电解质,可饮用含钾钠的运动饮料。
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能增强血管张力,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避免突然站立时头晕,建议运动后做下肢屈伸动作促进血液回流。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可穿弹力袜辅助循环。
起床时先坐立30秒再站立,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发眩晕。长时间站立可交叉双腿或踮脚尖促进静脉回流。夜间睡眠时将床头抬高15度减少夜间多尿。
严重症状者需就医排查甲减、肾上腺功能减退等病因,医生可能开具氟氢可的松、米多君等升压药物。中药调理可选用生脉饮、补中益气汤,需中医辨证使用。禁止自行服用含麻黄碱的保健品。
低血压人群应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晨起后饮用淡盐水或蜂蜜水,随身携带糖果应对突发头晕。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合并心悸、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饮食注意荤素搭配,适量增加坚果、深色蔬菜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长时间高温沐浴。中老年患者建议每半年进行心电图和甲状腺功能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2012-03-19
2012-03-18
2012-03-18
2012-03-18
2012-03-18
2012-03-18
2012-03-18
2012-03-18
2012-03-18
201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