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和CRP报告单主要通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数值评估感染、贫血或炎症状态。关键指标包括白细胞异常提示感染、血红蛋白反映贫血程度、血小板关联凝血功能、CRP升高指示炎症或细菌感染。
白细胞总数WBC正常范围为4-10×10⁹/L。数值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应激反应或血液疾病;降低可能与病毒感染、放射线暴露或药物副作用有关。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70%多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则倾向病毒感染或免疫异常。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可诊断为贫血。数值降低可能由缺铁、慢性疾病或造血功能障碍引起;异常增高需警惕脱水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同时需结合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判断贫血类型,如小细胞性贫血常见于缺铁。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100-300×10⁹/L。增多可能提示炎症、缺铁或骨髓增殖性疾病;减少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药物反应。若报告显示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增高,需警惕血栓风险。
C反应蛋白CRP正常值<10mg/L。轻度升高10-50mg/L可能与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相关;显著增高>50mg/L强烈提示急性细菌感染或组织损伤。超敏CRPhs-CRP>3mg/L时需评估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当白细胞与CRP同步升高时需优先考虑细菌感染;若白细胞正常但CRP增高,可能为病毒感染后期或非感染性炎症。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同时降低需排查血液系统疾病。儿童淋巴细胞比例生理性偏高,老年人中性粒细胞基线值可能更高。
定期监测血常规和CRP有助于追踪疾病进展,建议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或高脂饮食。长期贫血患者应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炎症期间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数值异常时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避免自行用药。老年群体及孕妇出现指标波动应及时复诊,儿童生长发育期需关注血红蛋白动态变化。报告单单项异常且无症状者可1-2周后复查,多指标异常或伴随发热、乏力等症状建议24小时内就医。
2022-04-27
2022-04-27
2022-04-27
2022-04-27
2022-04-26
2022-04-26
2022-04-26
2022-04-26
2022-04-26
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