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酯化酶活性检测主要通过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同位素标记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化学法五种方法实现。检测结果受样本类型、反应温度、底物浓度、pH值和抑制剂等因素影响。
通过测定反应体系中胆固醇酯水解产生的游离胆固醇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变化计算酶活性。常用4-氨基安替比林与过氧化物酶偶联反应生成红色醌亚胺化合物,在500nm处检测吸光度。该方法操作简便但易受溶血、黄疸样本干扰。
利用荧光标记胆固醇类似物作为底物,酶解后释放的荧光基团强度与酶活性成正比。常用NBD标记胆固醇22-N-7-硝基苯-2-氧杂-1,3-二唑-4-基氨基-23,24-二去甲-5-胆烯-3β-醇,检测灵敏度比分光光度法高10-100倍,适合微量样本检测。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胆固醇酯如[3H]胆固醇油酸酯作为底物,通过液闪计数仪测定酶解后释放的游离[3H]胆固醇量。该方法特异性强但存在放射性污染风险,需在专业实验室操作。
通过HPLC分离并定量反应产物胆固醇和脂肪酸,可同时测定多种脂质成分。采用C18反相色谱柱,紫外检测器在205nm处检测,能准确区分胆固醇酯水解产物与未反应底物。
基于胆固醇氧化酶与胆固醇酯化酶的偶联反应,测定酶解产生的过氧化氢电流信号。使用铂电极在+0.6V电压下检测,响应时间快,适合连续监测酶动力学变化。
检测前需空腹12小时采集静脉血,避免剧烈运动影响血脂水平。血清样本应在4℃保存不超过72小时,长期保存需-80℃冻存。日常可通过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膳食纤维、规律有氧运动等方式维持正常胆固醇代谢。检测异常者建议复查并完善载脂蛋白A1、B100等配套检查,必要时进行基因测序排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
2025-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