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医院做了各种各样的化验单后却不知道如何正确了解,只能听医生在那边为你讲解,很是郁闷,下面我们就来学看一下小便化验单是要怎样看的。
1.爱迪氏计数(addiscount):
化验介绍:计算病人12小时尿液沉淀中白细胞(包括上皮细胞)、红细胞、管型的数量,用于帮助临床诊断观察治疗效果。
参考值:红细胞<50万/12h(小时);白细胞<100万/12h(小时);管型(透明)<5000个/12h(小时)
临床意义:
(1)各种类型的肾炎病人尿液中细胞和管型数量,可以轻度、中度或显著增高。
(2)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前列腺病人,尿液中白细胞增高更显著。
(3)某些肾盂肾炎病人,尿常规检查阴性,但爱迪氏计数白细胞增高。
2.本--周氏蛋白(B-Jpro):
化验介绍:浆细胞病如多发生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时,尿液中出现一种蛋白质,40-60℃时可发生凝固,90-100℃时又可溶解,称为本-周氏蛋白或凝溶蛋白。
参考值:对甲苯磺酸法、免疫学法:阴性
临床意义:正常人尿液中本-周氏蛋白。约50%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从尿B-J蛋白。
3.酚红排泄试验:
化验介绍:酚红(PSP)是一种对人无害的染料,静脉注射后,20%为肝脏清除,80%由肾脏排出。酚红试验是检查近曲小管分泌功能的指标。但有些因素如心功不全、休克、水肿都可使酚红排出减少。
参考值:临床上以15分钟排泌量在25%以上;2小时总排泌量在55%以上作为成人的正常界限。总排出量为63-84%(平均70&)。儿童排泌量较成人稍高,老年人稍低。
临床意义:
(1)降低:见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并与病变发展程度平行。尿毒症晚期酚红排出减慢,可出现1-2小时酚红排泌量反而高于15分钟排泌量的现象。
(2)增高:肝胆病变时,肝脏排泄酚红障碍,尿中排泄量增多。甲亢病人,血液循环加快,排泌量增加。
4.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化验介绍:内生肌酐为体内肌酸代谢产生,血中浓度很稳定。肾脏在一定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它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功能。
参考值:80-100ml/min(分)
临床意义:
(1)作为早期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当肾小球功能轻度损害时,血肌酐、尿素氮可以在正常范围,而CCr已下降正常值的80%以下。
(2)对肾功能估价。肾功能轻度损害,CCr在70-51ml/min;中度损害,CCr在50-31ml/min;重度损害,CCr在30ml/min以下。早期肾功不全,CCr在20-11ml/min;晚期肾功不全,CCr低于10-6ml/min;终末期肾功不全,CCr低于5ml/min。
5.尿β2-微球蛋白(β2-M):
化验介绍:尿β2-M是血液中存在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它在血中的浓度很恒定,平均值为1.8mg/L,尿液中含量极低。正常人尿液中的含量小于370μg/24小时。
参考值:酶免疫法:30-347μg/L放免法:正常人<320μg/L
临床意义:
(1)各种原因(炎症、中毒)引起肾小管病变时,β2-M的回吸收减少,尿液中β2-M增高。
(2)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可造成肾小管损害,用药期间β2-M明显增高。
(3)急、慢性肾孟肾炎时,肾小管受损害,尿β2-M增高,而单纯膀胱炎、尿道炎时尿β2-M正常。测定尿β2-M含量,可用于鉴别上、下尿路感染。
6.尿比重(SG):
化验介绍:尿液比重是指尿液与纯水的重量之比,常用比重计检测。尿比重与尿液的溶质成正比,受饮水量、出汗量及饮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脏的浓缩功能。
参考值:称重法:1.003-1.030。小儿尿比重偏低:1-5岁1.010-1.014,5-8岁1.010-1.019;8-14岁1.010-1.025。
临床意义:
(1)比重升高: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心力衰竭时尿比重可以升高。
(2)比重降低:慢性肾炎、慢性肾孟肾炎、急性肾功衰竭(少尿、多尿期)、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尿比重可以降低。肾功能损害严重时,尿比重常固定在1.010(±)0.003,形成等渗尿。
7.尿沉渣(OS,Mi):
化验介绍:尿沉渣是指新鲜尿液(约10ml左右),在离心器内经一定时间离心,然后取出来去掉上清液,留下约0.2ml的沉渣,显微镜下检查。尿沉渣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体等。
参考值:红细胞:无或偶见<2个/HP白细胞:5个/HP上皮细胞: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细胞。管型:除透明管型偶见外,其他管型皆无。结晶体:是指尿液中的盐类结晶体,沉见到的有尿酸、草酸钙、磷酸盐类等,一般无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超过3个/HP,称为镜下血尿,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或出血性疾病。
(2)白细胞增多:超过5个/HP,称为镜下脓尿。急性肾炎病人,尿中白细胞轻度增多。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或肾结核,尿中可看到多量白细胞。
(3)上皮细胞增多:a.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尿路浅层粘膜的炎症、妇女阴道炎性分泌物混入尿液中时可见到。b.大量圆形上皮细胞:尿路较深层的粘膜炎症时多见。c.大量尾状上皮细胞:肾孟肾炎多见。d.大量肾上皮细胞:急性肾炎时最多见,如果成堆出现,表示肾小管坏死。
(4)管型:a.透明管型: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孟肾炎、心功能不全、发热、剧烈运动后可以见到。b.颗粒管型: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某些原因(如药物)引起的肾小管损伤、肾动脉硬化可以见到。c.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慢性肾炎时可见到。d.蜡样管型:慢性肾功衰竭、肾淀粉样变、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可见到。e.红细胞管型: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反应可见到。f.白细胞管型:急、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可见到。g.上皮细胞管型:急、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症、高热、子痫、金属中毒时可见到
详情可登录学看化验单专题http://exam.fh21.com.cn/hyd/了解更多心理健康的相关信息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