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失血量超过40%会引发失血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需立即输血抢救。
失血量达40%时循环血容量锐减,收缩压降至70mmHg以下,出现意识模糊、皮肤湿冷等休克症状。治疗需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输注晶体液和O型阴性血,同时使用多巴胺维持血压。每15分钟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置管。
持续低灌注会导致肾脏缺血性坏死,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心肌缺血引发心律失常。需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心电监护下使用胺碘酮控制心律。
大量失血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耗竭,出现穿刺部位渗血、瘀斑。治疗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每4小时检测PT/APTT,纤维蛋白原低于1g/L时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
组织缺氧导致乳酸堆积,血乳酸>5mmol/L提示预后不良。需静脉注射胰岛素控制应激性高血糖,维持血钾在3.5-4.5mmol/L,通过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纠正代酸。
失血后免疫功能受损,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增加30%。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每72小时更换静脉通路,监测降钙素原水平。
恢复期需补充高铁食物如猪肝、菠菜,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逐步进行床上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血红蛋白低于80g/L时避免剧烈活动。每日监测体重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伤口愈合期增加蛋白质摄入至1.5g/kg体重。心理干预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三个月后复查骨髓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