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时间延长通常提示机体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可能由维生素K缺乏、血友病、肝病、抗凝药物使用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因素引起。
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关键辅酶。长期饮食不均衡、胆道梗阻或广谱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维生素K缺乏,表现为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轻微出血倾向。可通过补充维生素K制剂或增加绿叶蔬菜摄入改善。
遗传性凝血因子Ⅷ或Ⅸ缺乏导致的血友病,常表现为关节腔出血、肌肉血肿等自发性出血。该病需定期输注凝血因子浓缩物,重型患者可能伴随关节畸形等后遗症。
肝硬化等肝病会减少凝血因子合成,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和纤溶亢进。患者除凝血时间延长外,多存在腹水、黄疸等体征。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严重出血时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华法林等抗凝药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发挥作用。用药过量时可能出现血尿、黑便等出血症状,需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剂量,必要时使用维生素K拮抗。
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引发的DIC会消耗大量凝血因子,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合并血栓形成。需紧急处理原发病,同时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凝血功能异常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日常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西兰花等摄入。使用抗凝药物需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出现不明原因皮下瘀斑、鼻衄或血尿时应及时就医。老年患者及孕妇等特殊人群发生凝血障碍风险更高,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凝血四项检查。
2011-10-22
2011-10-22
2011-10-21
2011-10-21
2011-10-21
2011-10-21
2011-10-21
2011-10-21
2011-10-21
201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