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检查中的CRPC反应蛋白主要用于筛查炎症、感染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常见异常提示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或肿瘤等病理状态。
CRP显著升高是细菌感染的典型标志,数值常超过50mg/L。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尿路感染等细菌性疾病会刺激肝脏快速合成CRP,其灵敏度高于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对于术后发热患者,CRP动态监测能有效鉴别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病毒感染时CRP通常轻度升高10-40mg/L,与细菌感染形成显著差异。手足口病、流感等病毒性疾病通过CRP联合血常规淋巴细胞比例分析,可提高鉴别准确率。但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出现CRP假性升高。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活动期CRP持续中度升高20-60mg/L。CRP与血沉联合检测可评估疾病活动度,当CRP增幅大于血沉时,需警惕合并感染可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症程度与CRP水平呈正相关。
超敏CRPhs-CRP能预测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理想值应<1mg/L。当hs-CRP持续>3mg/L时,心肌梗死风险增加2-4倍。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将hs-CRP纳入冠心病中高危人群常规筛查,配合血脂检测可优化风险评估模型。
淋巴瘤、肝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可导致CRP持续性升高>100mg/L。CRP与肿瘤负荷、恶性程度相关,术后CRP未正常化提示可能存在残余病灶。但需排除合并感染因素,建议结合PET-CT等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定期监测CRP需配合其他指标综合解读。日常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如增加深海鱼、坚果等抗炎食物摄入、适度运动有助于控制慢性炎症状态。吸烟、酗酒会显著提升CRP水平,建议体检前3天避免这些行为。对于持续异常者,建议完善免疫固定电泳、降钙素原等专项检查明确病因。
2011-08-29
2011-08-29
2011-08-29
2011-08-29
2011-08-29
2011-08-29
2011-08-29
2011-08-29
2011-08-29
2011-08-29